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怎样的?

我有个案子需要证人出庭作证,但我不太清楚证人出庭作证都有啥规定。比如证人要满足啥条件才能出庭,出庭得走啥程序,在法庭上有啥权利和义务。想了解下具体的法律规定是咋样的。
张凯执业律师

证人出庭作证是司法审判中保障公正和查明事实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规定。


首先是证人的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这意味着,只要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且知晓案件相关情况,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可以作为证人。例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了解合同签订过程的公司员工或者合作方单位,都具备成为证人的基本条件。


其次是证人出庭的程序。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如果认为确有必要让证人出庭作证的,会通知证人。证人接到通知后,应当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出庭作证。如果证人因为健康原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比如,证人在外地出差,无法及时赶回出庭,经法院允许,可以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作证。


再者是证人在法庭上的权利和义务。证人有如实作证的义务。如果证人故意作虚假证言,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证人有权要求补偿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费用以及误工损失。这笔费用由败诉一方当事人负担。例如,证人因为出庭作证耽误了工作,导致工资收入减少,或者因为前往法庭产生了交通费用等,都可以要求获得相应的补偿。


另外,为了保障证人的安全,法律也有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这能让证人更加放心地出庭作证,不用担心遭受打击报复。


总之,证人出庭作证有着严格且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公平和透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