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范围指什么?

我在了解正当防卫相关知识时,对不法侵害的范围不太清楚。比如遇到别人言语挑衅、轻微推搡,或者遭遇非法入侵住宅等情况,这些算不法侵害吗?我想知道在法律上正当防卫里不法侵害的范围具体是怎样界定的。
张凯执业律师

在法律领域,正当防卫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公民为了保护自身、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利益,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采取的必要防卫行为。而要准确理解正当防卫,就必须明晰其中不法侵害的范围。


不法侵害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这里的“不法”强调行为的违法性,即该行为违反了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于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暴力性的不法侵害,这是较为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类型。像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行为,它们严重威胁到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面临这类暴力性不法侵害时,公民有权利采取正当防卫措施来保护自己。例如,在面对持刀抢劫时,受害人可以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反抗,以制止抢劫行为,保障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其次,非暴力但侵犯人身自由或财产权益的不法侵害也在范围之内。比如非法拘禁他人,限制他人的人身自由,这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还有盗窃、诈骗、抢夺等侵犯财产权益的行为,当这些行为正在发生时,当事人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比如发现小偷正在偷自己的钱包,在小偷得手尚未逃离现场时,受害人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夺回钱包,阻止盗窃行为的继续。


另外,一些危害公共安全的不法侵害同样适用于正当防卫。例如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会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而且一旦发生后果往往极其严重。当发现有人实施这类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时,任何公民都有权采取措施进行制止。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侵害行为都能成为正当防卫中的不法侵害。对于一些轻微的、尚未对合法权益造成实质性威胁的行为,一般不认定为可以实施正当防卫的不法侵害。比如轻微的言语挑衅,如果没有进一步转化为实际的暴力行为或其他严重侵害行为,通常不能直接进行正当防卫。同时,对于合法的执法行为,如警察依法执行公务,公民不能以正当防卫为由进行抗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一法律条文明确了正当防卫的合法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强调了不法侵害的前提条件。


总之,正当防卫中不法侵害的范围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涵盖了多种类型的违法侵害行为,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在实施正当防卫时,要确保防卫行为的必要性和适当性,既要保护合法权益,又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