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诽谤罪既遂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下面我们详细探讨刑法中诽谤罪既遂的量刑标准。
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认定为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这里的“情节严重”,通常包括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等情况。
对于诽谤罪既遂的量刑,依据《刑法》规定,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的几种刑罚,并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要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来决定。
有期徒刑是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一般来说,如果诽谤行为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比如导致被害人精神崩溃、自杀未遂等,可能会判处有期徒刑。不过,具体的刑期会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由法院在三年以下的范围内进行裁量。
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就近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通常适用于犯罪性质比较轻微的诽谤犯罪。与有期徒刑相比,拘役的期限较短,一般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 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不脱离自己的家庭,也不中断与社会的正常交往。这主要适用于那些犯罪情节相对较轻,人身危险性较小的诽谤犯罪。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在诽谤罪中,如果犯罪分子的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或者犯罪情节恶劣,法院可能会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此外,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需要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法院才会受理。但是,如果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比如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恐慌、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等,检察机关可以代表国家提起公诉。
总之,刑法中诽谤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的各个方面,依据法律规定,由法院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在遇到诽谤行为时,被害人要及时收集证据,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