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主责和全责有什么区别?
在交通事故中,主责和全责是两个不同的责任认定概念,它们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是定义不同。全责指的是在交通事故中,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唯一原因,对事故的发生和损害后果承担全部的责任。打个比方,张三开车的时候一直看手机,完全没注意前方路况,直接追尾了正常行驶的李四的车,这种情况下张三的行为就是事故发生的唯一原因,张三就要承担全责。而主责意味着在交通事故中,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主要作用,但不是唯一作用,承担主要的责任。比如王五在路口转弯时没有礼让直行车辆,但直行车辆赵六车速也过快,最终导致事故发生,经过认定王五的过错行为对事故发生起主要作用,那么王五就承担主责。 其次在赔偿责任方面,两者也有很大差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是全责方,需要对事故造成的所有损失进行赔偿,包括对方的车辆维修费用、医疗费用、误工费等。而主责方一般承担的赔偿比例在60% - 90%之间,具体比例要根据事故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司法实践来确定。 最后在法律后果上,全责和主责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承担全责的当事人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比如可能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如果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驾驶证可能会被吊销或者暂扣,还可能面临罚款等行政处罚。而承担主责的当事人,法律后果相对较轻,但也可能会面临驾驶证扣分、罚款等处罚。总之,交通事故中主责和全责在定义、赔偿责任和法律后果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