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业务终止是什么意思?

我缴纳公积金一段时间了,最近听说有公积金业务终止这个说法,不太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我很担心自己的公积金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影响到以后买房贷款之类的权益。想了解下公积金业务终止到底意味着什么,会有哪些情况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张凯执业律师

公积金业务终止,简单来说,就是公积金相关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停止,不再继续进行。这意味着职工与公积金管理中心之间关于公积金的缴存、提取、贷款等业务关系结束。


从法律依据来看,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存在多种情形会导致公积金业务终止。一种常见的情况是职工退休。当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就不再需要继续缴存公积金,其公积金账户会进行封存,公积金业务也随之终止。职工可以按照规定将公积金账户内的余额一次性提取出来。例如,王大爷在60岁办理退休后,他的公积金业务就终止了,随后他顺利提取了账户内的公积金用于养老生活。


另一种情况是职工离职且不再在本地就业。若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并且到其他城市就业,不再在原公积金缴存地继续缴存公积金,那么原公积金账户可能会办理转移或者封存等业务,当符合一定条件时,公积金业务也会终止。比如,小李从A市跳槽到B市工作,他将A市的公积金账户转移到B市后,A市的公积金业务就终止了。


还有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职工的公积金账户也会终止。其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公积金账户余额的提取手续。比如,张先生不幸离世,他的儿子作为继承人,按照相关程序提取了张先生公积金账户内的余额。


公积金业务终止并不一定是坏事,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职工可以合法地处理公积金账户内的资金,以满足自身不同阶段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办理公积金业务终止相关手续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