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非法集资具体是什么?
民间非法集资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违法行为。下面将从定义、特征、常见形式以及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根据《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条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一些人没有经过合法的金融许可,用承诺给好处的办法,向很多不特定的人收钱。
非法集资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非法性,即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比如一些公司根本没有获得金融监管部门的许可,就开展所谓的投资理财项目。二是公开性,通过网络、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例如在网上大肆宣传自己的项目有多好、回报有多高。三是利诱性,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像承诺年化收益率高达20%甚至更高,远远超出正常投资的收益水平。四是社会性,指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无论是男女老少,只要符合他们的宣传条件,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目标。
常见的非法集资形式有很多。比如虚拟项目集资,犯罪分子虚构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项目,或者对项目进行夸大、虚假宣传,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还有养老领域非法集资,打着“养老服务”“养老项目”等旗号,以高利息回报为诱饵,向老年人群体非法 集资。另外,民间投融资非法集资也较为常见,一些非正规的投融资公司,以投资理财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活动。
非法集资会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总之,了解非法集资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