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中什么是高利贷?
我最近遇到有人跟我借钱,说利息挺高的。我有点担心这会不会是高利贷,可我又不太清楚法律上对高利贷是怎么定义的。我想知道按照法律规定,到底什么样的情况算是高利贷呢?这样我就能判断这次借钱的事靠不靠谱了。
张
✓张凯执业律师
在探讨法律规定中什么是高利贷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
利息是借款人向贷款人支付的使用资金的报酬。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在民间借贷里,利息的约定是很常见的。
那么,什么样的借贷属于高利贷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举个例子,如果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65%,那么四倍就是14.6%。要是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超过了14.6%,超出部分的利息就不受法律保护,这种借贷就可能被认定为高利贷。
高利贷存在诸多风险。从借款人角度看,高额的利息会让还款压力剧增,可能导致借款人陷入债务困境,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从法律层面讲,对于超过法律规定利率的部分,借款人可以不用偿还。如果出借人通过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催收高利贷,还可能触犯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催收非法债务罪,使用暴力、胁迫方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恐吓、跟踪、骚扰 他人等方式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所以,当我们参与借贷活动时,一定要清楚利率的约定是否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避免陷入高利贷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