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人的权利有哪些?

我家里老人去世了,留下了一些财产,我是法定继承人之一。我不太清楚自己作为法定继承人有什么权利,想了解一下在法律上,法定继承人具体能享有哪些权利,比如对遗产能有什么处置权之类的。
张凯执业律师

法定继承人是指依据法律规定的继承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人。下面为您详细介绍法定继承人所享有的权利。


首先是继承遗产的权利。这是法定继承人最核心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也就是说,只要符合法定继承的条件,继承人就有权依法获得被继承人的遗产。


其次是遗产份额的分配权。在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之间,一般情况下应当均等分配遗产,但也存在特殊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规定,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再者是参与遗产管理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七条规定,遗产管理人应当履行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灭失等职责。法定继承人可以参与遗产的管理,确保遗产得到妥善处理和分配。


另外,法定继承人还享有放弃继承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也就是说,继承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接受遗产。


最后,当法定继承人的继承权受到侵害时,其有权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继承人可以在诉讼时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自己的继承权并获得应得的遗产份额。


综上所述,法定继承人在遗产继承过程中享有多方面的权利,这些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