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在什么情况下属于肇事逃逸?

我前几天开车出门,在路上和别人的车发生了一点小碰撞。当时我心里有点慌,没停车就走了。现在我特别担心这算肇事逃逸,想知道在交通事故里,具体什么情况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呀?
张凯执业律师

肇事逃逸,简单来说,就是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而逃跑的行为。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在交通事故中属于肇事逃逸的常见情况。


首先,明知发生交通事故,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这是典型的肇事逃逸行为。比如张三在撞车后,因为害怕承担责任,马上开车跑掉,这种行为毫无疑问属于肇事逃逸。法律依据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对“交通肇事逃逸”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为认定此类行为提供了法律基础。


其次,当事人自认无责而驶离现场,但实际上可能负有责任的也属于肇事逃逸。有些人觉得自己在事故中没有过错,就自行离开。然而,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需要专业的调查和判断,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认为。比如李四与王五发生碰撞,李四觉得是王五的错,然后开车走了,后来经交警认定李四也有责任,那李四的行为就可能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再者,存在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却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情况也属于肇事逃逸。比如有人酒后撞车,当时报了案,但害怕酒驾被查,就先离开现场,等觉得酒劲过了再回来,这种行为依然会被认定为肇事逃逸。


此外,虽然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或者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信息后离开医院,又或者在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都属于肇事逃逸行为。


最后,离开现场并且否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表明应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以及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且强行离开现场的,也属于肇事逃逸。比如赵六与孙七撞车后,两人就赔偿问题谈不拢,赵六给了孙七很少的钱,然后留下假电话就走了,这种行为就属于肇事逃逸。


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加重逃逸者的法律责任,还会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当事人应该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积极救助伤者,并配合交警的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