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律是哪个?
要回答中国第一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律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先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它不是某一部单一法律能够涵盖的。但如果要论及对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里程碑意义且发挥关键推动作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当居首位。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现行宪法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等根本性问题。这些规定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依据。
《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一规定从国家根本法的层面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
此 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也有着重要意义。它规范了立法活动,健全了国家立法制度,提高了立法质量,维护了国家法制统一。《立法法》是关于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工作的基本法律,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等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保障了立法活动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合法性,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立法层面的制度支撑。
综上所述,虽然不能简单地说某一部法律是中国第一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律,但宪法和立法法等法律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法治体系的基石,推动着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