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遗产不可以给宠物,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家里养了一只宠物,和我感情特别深。我就想着以后我不在了,把一部分遗产留给它,让它生活能好点。但有人说遗产不能给宠物,我不太明白,想知道为啥不可以,法律上是咋规定的呢?
张凯执业律师

在探讨为什么遗产不可以给宠物以及其法律依据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重要的法律概念。遗产继承是指自然人死亡后,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遗嘱指定转移给他人的法律制度。而能够参与遗产继承的主体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同时,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了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从这些法律规定可以看出,能够接受遗产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国家、集体或者其他组织。而宠物并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主体类型。宠物在法律上属于主人的财产,它本身不具备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民事主体资格是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宠物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也就无法成为遗产继承的主体。


虽然遗产不能直接给宠物,但如果主人希望宠物在自己去世后能够得到妥善照顾,可以通过设立遗嘱信托等方式来实现。遗嘱信托是指遗嘱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遗嘱人的意愿进行管理和处分。比如,遗嘱人可以在遗嘱中指定受托人,将一部分遗产交给受托人,要求受托人用这部分财产来照顾宠物的生活。这样既可以保证宠物的生活质量,又符合法律的规定。


综上所述,由于宠物不具备民事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遗产继承主体范围,所以遗产不能直接给宠物。但我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法律手段,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为宠物的未来生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