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医保在门诊不能用?

我交了医保,本以为去门诊看病也能报销,结果去了之后才发现不能用。我想知道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我的医保有问题,还是有其他什么规定?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医保在门诊能用呢?
张凯执业律师

在探讨为何有的医保在门诊不能使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医保的基本概念。医保,全称为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它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类型。



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一般情况下,参保人缴纳的医保费用会分别进入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个人账户里的钱可以用于支付门诊费用、在定点药店买药等。然而,在某些地区,门诊费用报销有一定的门槛和限制。比如,只有在达到一定的起付标准后,才能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报销。如果未达到起付标准,就需要参保人自己承担门诊费用。这就可能导致参保人感觉医保在门诊不能用。相关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以及急诊、抢救的医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这里的支付是有条件限制的,并非所有门诊费用都能直接报销。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部分地区以前主要侧重于住院费用的报销,门诊报销的范围和比例相对较小。这是因为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相对较低,为了确保有限的医保基金能够保障更多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优先保障了住院等大额医疗费用。不过,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逐步推进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扩大门诊报销的范围和提高报销比例。例如,一些地区规定,参保居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门诊费用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报销。但在推进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导致部分参保人在门诊就医时仍不能顺利使用医保。



此外,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也会影响医保在门诊的使用。只有在医保定点的医疗机构就医,产生的费用才有可能按照规定报销。如果参保人去了非定点医疗机构看门诊,医保通常是不能报销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参保人员应在选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并可自主决定在定点医疗机构购药或持处方到定点零售药店购药。这就明确了医保报销的医疗机构范围限制。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参保人的医保处于欠费状态、未及时办理转诊手续等,也会导致医保在门诊不能正常使用。参保人若欠费,医保待遇可能会被暂停,在此期间发生的门诊费用就无法报销。而在一些地区,参保人从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看门诊,需要办理相关的转诊手续,否则可能无法享受相应的报销待遇。



总之,医保在门诊不能用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参保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向当地的医保部门咨询,了解具体的政策和解决办法。同时,随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革,门诊报销的情况也会逐渐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