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转到父母名下还会被执行吗?

我之前因为一些债务纠纷,法院判决我要偿还债务。最近我想着把钱转到父母名下,避免被法院执行。但我不确定这样做是否可行,所以想问问法律上这种情况,钱转到父母名下后还会不会被执行呢?
张凯执业律师

在探讨钱转到父母名下是否还会被执行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法院执行。法院执行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活动。当债务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的财产。


如果将钱转到父母名下是在面临债务纠纷且已经有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债务,而债务人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恶意转移财产以逃避执行,这种行为是不被法律允许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债权人发现债务人有这种恶意转移财产的行为后,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该转移行为,之后法院仍可以对这笔财产进行执行。


然而,如果将钱转到父母名下是基于正当的理由,比如正常的赡养费用、之前的借款归还等,并且有合理的证据证明,那么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被认定为恶意转移财产而被执行。例如,平时一直有给父母转账作为赡养费用的习惯,且转账金额在合理范围内,与自己的经济状况和赡养义务相匹配,就属于正常的家庭经济往来。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判断转账行为是否属于恶意转移财产。法院会调查转账的时间、金额、转账人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逃避债务的主观故意等。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转账是恶意转移财产,法院会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所以,钱转到父母名下是否会被执行,关键在于转账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是否存在恶意逃避债务的情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在面临债务问题时,应该积极与债权人沟通,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