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国家赔偿立案后一定会赔钱吗?

我之前申请了国家赔偿,现在案子已经立案了。我不太清楚立案之后是不是就肯定能拿到赔偿款,心里一直没底。我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只要立案了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赔偿呢?
张凯执业律师

当申请国家赔偿立案后,并不意味着必然会获得赔偿。下面从多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首先,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给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人身权或财产权造成损害,依法应给予的赔偿。国家赔偿由侵权的国家机关履行赔偿义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有本法规定的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情形,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这说明,获得国家赔偿的前提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存在侵权且造成了损害。立案只是国家赔偿程序的开始。立案意味着赔偿义务机关或人民法院对赔偿申请进行了初步审查,认为申请符合形式要件,有进入实质审查的必要。但在实质审查过程中,需要对多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方面,要判断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比如,在行政赔偿案件中,如果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合法的,即便给当事人造成了一定损失,一般也不构成国家赔偿责任。以合法的土地征收为例,虽然会导致被征收人失去土地,但这是基于公共利益的合法行政行为,通常是按照补偿程序处理,而非国家赔偿。另一方面,要确定该行为与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受害人的损害必须是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如果损害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与国家机关的行为无关,那么也无法获得国家赔偿。此外,还要对损害的程度和范围进行认定。赔偿的金额是根据实际造成的损害来确定的,必须有相应的证据证明损害的存在和具体数额。只有在经过全面审查,确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该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有证据证明损害的程度和范围后,赔偿义务机关才会作出赔偿决定。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不符合上述条件,赔偿义务机关可能会作出不予赔偿的决定。综上所述,申请国家赔偿立案后,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才会获得赔偿。所以,立案并不等同于一定会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