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和伤残等级有什么区别?

在工作中受了伤,不清楚工伤和伤残等级到底有啥不一样。去申请认定的时候,感觉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不知道它们的评定标准、适用范围这些方面是不是一样,也不了解两者对后续的赔偿等有啥不同影响,希望能弄清楚。
张凯执业律师

工伤和伤残等级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概念。


工伤,简单来说,就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为工作原因受到的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患职业病的;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它主要强调的是受伤的原因和场景与工作相关。


伤残等级则是对受伤后身体功能障碍程度的一种划分。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将伤残情况从一级到十级进行分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评定伤残等级通常是为了确定赔偿的数额等。像《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就规定了不同伤残情况对应的等级。伤残等级的评定不一定只和工伤有关,其他原因导致的身体损伤也可能进行伤残等级评定。


两者的区别还体现在评定机构和目的上。工伤认定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目的是确定劳动者是否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而伤残等级评定一般由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目的是确定赔偿数额等。在赔偿方面,工伤认定后,劳动者可以按照工伤保险的相关规定获得医疗救治、停工留薪期工资等赔偿;伤残等级则会影响到残疾赔偿金等赔偿项目的数额。总之,工伤侧重于受伤的原因和性质,伤残等级侧重于受伤后的身体状况和损害程度。